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邬强报道:4月21日上午,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一病区住院病房里一片忙碌,29岁的季媛正在为病人准备治疗的药物。忙碌了一上午,她没有一丝停歇,在各个病房里穿行。
这是她援助武汉归来结束集体休养后上班的第二天。

瞒着父母去一线
2月4日,季媛随江西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驰援武汉,进驻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当时过年的时候,报好名后我就回南昌待命。”季媛回忆,当时报名去武汉是瞒着父母的,临出发时父母才知道她要去一线。
季媛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她认为,“我们很适合做这些事,我们90后没有后顾之忧”,90后已经是护士行业内的重要力量,既年轻,又有体力,就应该去前线支援。
“真的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行了。”季媛说,刚进入方舱医院的时候物资短缺,后来物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也经常给父母报平安,他们也就放心了。

方舱医院的30天
2月3日晚,武昌方舱医院开始建设。2月5日晚,武昌方舱医院开始接收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季媛她们抵达武汉后,进行短暂几天的培训,就正式进驻武昌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直至3月10日武昌方舱医院休舱。
从来没有穿过防护服的季媛,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时候,感觉头晕、腹痛、呼吸困难,身体特难受,穿了三四次防护服后才慢慢适应了。
“在舱内工作只有4小时,但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其实有6至8小时。”季媛回忆,每次最开心、最激动的就是脱下防护服的时候,“感觉到了新世界”。
在方舱医院,季媛她们主要工作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告诉患者的一些健康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满足患者的一些日常需求。
有些患者看她们穿着防护服做记录不方便,经常抢着帮助她们记录,这让她觉得在方舱里工作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凌晨一两点,舱内患者都已经休息了,但那时有一位患者急需要打针。
为了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季媛和同事拿着手电筒照明,为患者打了两支钢针。这也是当时舱内首次使用钢针为患者治疗,事后回想,季媛心有余悸。
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了30多天的季媛,一直关注着患者的病情,直至患者转院后再出院,她才会放下心来。她和许多患者成为了朋友,有时在舱内还会跟患者跳舞、下棋,这进一步加深她们与患者的感情。
在方舱医院内35天的抗“疫”战斗中,江西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护理队101名护理人员在方舱医院C区共收治282名患者,出院221人,转出61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回头”、队员“零感染”,交出了一份闪亮“答卷”。

我们只是努力坚守的普通人
“大家都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只是努力坚守的普通人。”季媛告诉记者,“去武汉支援,从来没有犹豫,也不曾害拍,我们只是去做自己的事情。”
4月21日,重新回到岗位的季媛仍然忙碌着。“现在疫情态度持续向好发展,肿瘤医院看病的病人也逐渐增多,每天病房里都忙碌不停。”忙碌了一上午的季媛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从小喜欢画画的季媛,在工作之余经常会用漫画来表露心声。
在驰援武汉的日子里,季媛用11幅画面,记录她驰援武汉的日常。
轻松的画风下,十分生活化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心疼医护人员的辛苦。防护服下的一线战士,看起来很酷,但穿上厚厚的防护装备之后,医护人员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头部剧烈疼痛,它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下班。
谈及创作的初衷,季媛告诉记者,“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脱下防护后的脸部压痕、为了节省防护服使用尿不湿的报道,其实,在防护服之下,还有许多大家看不见的体验和感受,我想把这些记录和描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