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邬强、李逊、李志强报道:地处樟树市临江镇的江西省荣军医院,从创办至今已70年,是江西唯一的优抚医院,因其服务退役荣誉军人的特殊性,其默默奉献的存在很多人并不知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西省荣军医院近百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援鄂,其中16人加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的援鄂医疗队,带着医院建立之初就秉承的爱心,勇赴武汉疫情一线。
这样一所有着不同“身份”的医院,已不再沉默于小镇。2018年4月南昌院区开业以来,医院继往开来,在更广阔的天地播撒爱心,描绘更美好的蓝图。

越是艰险越向前,16名医护逆行湖北疫情一线
5月11日6时,医院主管护师涂可可已经早早的来到病房,挨个叫病患起床穿衣,遇到“调皮”的病人,涂可可还耐心帮他穿上衣服。“我算了算,这已经是从湖北回来后上班的第22天了”,平静的讲述之中,丝毫看不出她曾经在湖北疫情一线奋战41个日日夜夜。
2月1日傍晚,江西省荣军医院党委接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关于选派医生、护理人员赴湖北省荣军医院支援疫情防控的号召后,连夜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并从93位主动请战的医护人员中选出16人前往湖北抗“疫”,其中包括6名医生、10名护士,分别来自内科、外科、重症、心理等专业。
回想起这段经历,感染管理科科长喻红群禁不住泪湿眼眶:“我记得一个做过肝移植手术的36岁的病人,伤口刚愈合就感染上新冠病毒,我给他擦洗身上厚厚的胶痕时,他很感动,敞开心跟我说怕自己会死。他情绪很萎靡,我知道需要帮助他建立信心”,喻红群就举身边做过肝移植手术的人仍在好好活着的实例,帮助他重铸信心,最后,病人成功康复了,“这种感动,我做任何事都值得。”
“我只是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喻红群真诚地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天职。我知道去那里意味着什么,我早就做好思想准备。”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3月22日,队员们抵达庐山进行集中休养。在湖北抗“疫”期间,队员们成功治愈了315名新冠肺炎患者,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工作零失误”,挺起了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硬核担当。
从武汉回来后,队员们都陆续回归到了平静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可与湖北人民并肩战“疫”的41个日日夜夜,他们仍历历在目。“因为我们的存在,能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我感到自己真的很骄傲。”涂可可脸上绽放灿烂笑容。

青春和热血,书写70年荣耀历史传承的爱心
樟树市临江镇,历来是交通便利、商贸繁华的小镇。省荣军医院就“诞生”在这里。然而,就像小镇的繁华与现代都市相比注定黯然失色那样,虽处繁华小镇,荣军医院也鲜为人所知。事实上,这所派出16名勇士出征湖北的医院,有着不同寻常的荣耀历史。
省荣军医院前身是1951年设在临江镇的“南昌专区荣军接管委员会”,是为安排前方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和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荣军(荣誉军人的简称,对伤病残军人的尊称)疗养学习的。1952年改立“江西省政府荣誉军人学校”。之后改名疗养院、休养院等。1987年定名“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简称“江西省荣军医院”,一代一代的荣院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他们的爱心故事。
尊重在左,守护在右。医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荣军(包括肢体残障和精神疾病两类),他们很多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医护人员付出爱心、耐心,来悉心护理和照料,也正是因为服务荣军这一特殊的群体,爱心是省荣军医院立院之初就树立并传承至今的传统。
正值5月繁茂的初夏,省荣军医院内啾啾鸟鸣,绿树迭翠,清风拂过密叶沙沙作响,畅爽怡人。置身院内,微风拂面,让人感觉心旷神怡。
病房内,护士亲切地叫着与其迎面走过的疗养人员的昵称—“憨憨”,这是一名患唐氏综合征的年轻人,护士见他衣服扣子松开,就停下帮忙扣上。“医院对外开放后,在这里疗养的除荣军以外,也有从救助站送来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的流浪者,医院就是他们家。”医院一名护士介绍。
“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副主任医师晏鑫鹏在省荣军医院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对待这类特殊的病人群体,医护们要付出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不怕脏不怕累,包揽给病人喂食、清洁、洗漱等吃喝拉撒睡的活。
爱心传承,已成为省荣军医院的一张锃亮的名片。经过70年的风雨淬炼,医院从最早服务对象为荣军,到逐步对外开放,把爱心面向更广大的病患,医院业务能力在开放后得到更多锻炼,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在开展慢性病疗养和发展精神科的同时,先后成立内外妇儿等科,开始收治当地普通群众患者。近年,医院被确立为全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定点医院、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医院,加入了江西省精神疾病专科联盟,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密切,医院发展驶入良性轨道。